人们普遍认为,Flash课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只要用课件来教学,教学效果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那么,事实如何呢?许多课件因在制作过程中陷入误区,产生负面效应,削弱、消解了多媒体的优势,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
在一些不良Flash课件制作中,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
当短时间内接受超量信息时,人脑就处于停滞状态,这种现象叫做“迷航”。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Flash课件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
过重技术,违反认知规律。
在Flash课件制作开发之初,所谓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开发者的共识。而目前,一些课件制作者矫枉过正,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
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好玩”一点,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